yabo官网白天上班晚上学艺中国年轻人迷上“夜校”背后

2024-06-15 18:07:2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yabo.com【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马梦阳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】“中国年轻人的新趋势,是到夜校去提升自我。”日本《东方新报》近日以此为题关注中国年轻人的状况。报道称,在过去的12个月里,与“夜校”相关的话题一直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流行。有很多年轻人表示,与其在家里看电视、刷手机浪费时间,不如走进夜校提升自我。与过去传统夜校不同,时下许多夜校课程都融入了更现代的元素。那么,中国年轻人为什么会选择去上夜校?他们又从夜校中收获了哪些?夜校未来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对此,《环球时报》记者与多位年轻人和相关从业者进行交流。

  今年3月,“90后”职场人张小凡在朋友的推荐下尝试走进了夜校,而3个月后,她已经成为了“夜校迷”。

  “我感觉似乎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,竟然还可以这样学习。”张小凡刚接触夜校时,出于兴趣体验了一节声乐课程,她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夜校课程与一般的培训班有很大不同,“让我没有学习的压力,而是享受其中趣味。”此后,她还尝试了插花、茶艺等许多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项目。

  “或许夜校改变了我之前对于‘学校’的刻板认知。从小到大,上学带有功利性,即使小朋友的兴趣班,也带着父母的期许和些许压力。而这种夜校,不绑定、不期许,来去自如,宽松的学习环境反而更加激活点燃了每个人的内驱力。带着那份好奇去探索,好像重新成为一个小朋友,把自己再养活一次。”张小凡向记者讲述道。

  夜校里不仅有调酒这样对普通人来说颇具吸引力的“新奇”课程,还有小语种、职场技巧这些看起来有些“枯燥”的知识课程。不过,张小凡说,她参与过夜校的职场类课程,“讲得有新意,收获颇丰。”除了夜校固定的课程外,学员还能够向学校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意见。

  根据张小凡介绍,夜校班里不仅有年轻人,还有不少与她年龄相差比较大的学员。“但在课堂上,我感受不到年龄差,大家志趣相投,交流没有障碍。”

  张小凡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根据她的上课体验,“在夜校执教的教师并不是业余的,反而挺有经验。”不过,并不是所有课程都让张小凡满意。在她看来,一些不适合自己的课程就“不会再报名第二次”。“最开始‘尝鲜’时,我一周上3—5次夜校,现在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课程后,基本每周会上1—2节课。”张小凡说。

 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像张小凡这样的年轻人,并不是为了凑热闹、赶时髦才去上夜校,而是有真正的需求。“我认为无论是工作需要,还是情感需求,甚至只是为了下班后打发时间,每个人上夜校都有一个需求点。”至于张小凡自己,她说,“上夜校最大的收获是精神上的满足,我在那里结交了很多朋友,我觉得这学费值。”

  今年30岁的魏晓鹏在朋友的推荐下,也开始上夜校。她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最初选择上夜校的出发点是因为上班比较累,想去放松一下肩颈,在朋友的推荐下,她找到了一个离上班地点不远的地方上瑜伽课。“每天下午五点半左右下班后,我骑着自行车过去就可以。”她说,慢慢地,她又开始接触心理课。

  对魏晓鹏而言,上夜校不仅帮助她缓解了肩颈疼痛的问题,也为她打开了一个新的交友方式。此外,夜校高性价比也是吸引魏晓鹏的原因之一,她告诉记者,北京夜校课程大多是500元十个课时。以瑜伽课为例,在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,一节瑜伽小班课价格在200元上下,私教课则要在400元以上。魏晓鹏认为,夜校的瑜伽课程老师从专业性来看并不差于瑜伽馆的教练,他们也会对学员的瑜伽体式进行调整,因此夜校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。

  今年3月,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放出680门课程,500元12节课,吸引73万人线月,武汉青年夜校已累计开设各类课程228节次,覆盖学员8000余人次。去年8月,重庆市江北区开始探索打造青年夜校,江北区观音桥夜校、五里店·合作村夜校也在一定范围“出圈”。

  事实上,自去年以来在各地火热的夜校并非新鲜事物。《北京大学日刊》中记载,1920年1月18日,该校学生会平民夜校开学,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专门发表演说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此前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还不高的上世纪80年代,当时的年轻人上夜校,还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完成学历进阶的功利性色彩。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,年轻人就读夜校,更多将其作为充实生活、扩大朋友圈的平台。

  将视野扩展至全球来看,在美国,各州的公立学区也几乎都有免费的成人夜校,提供包括语言文学、财务基础、计算机技术以及简历写作和面试技巧等课程,帮助成年人发展职业技能。日本也有一种完全免费的夜校,即“夜间中学”。据统计,到2023年,日本已经有17个都道府县开设了44所夜间中学。

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认为,在传统的夜校里,相当一部分参与者是为了拿夜校函授的学历,另一些参与者则是老年人。如今年轻人去夜校的诉求是多元化的。比如有的人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兴趣爱好,去夜校学绘画、烹饪等;有的则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技能,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,对人们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;还有一部分人群就是想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,通过上夜校的方式缓解疲劳、丰富生活。

  提供夜校服务的翼海心上海校区负责人刘国杰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过去的夜校主要是为了提升学历,而现在的夜校更多是丰富个人精神生活。此外,如今“夜校”的范围也有所扩大,不再局限于在晚上上课,“职场人士多是在周末或工作日晚上上课,而宝妈、中年人等则更多选择在下午时段。”

  据刘国杰介绍,翼海心夜校已经开办了一年,目前提供280多种课程,并且每个月都会更新。“我们办夜校的目的是为当代年轻人提供快乐”,而夜校课程设置也主要是从年轻人的兴趣点出发,让学员们“玩”得开心。刘国杰还提到,如今上夜校的人群分布在各个年龄段,“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诉求来到夜校。例如宝妈趁着孩子下午上学来这里插插花,放松一下,工薪阶层到这里寻找自己的乐趣……”

  不过,并非所有年轻人都对上夜校感兴趣。一位22岁的“00后”男生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示,他认为夜校的定位比较“尴尬”,“如果我为了放松、交朋友,为何不去打网络游戏或者玩桌游?如果我为了长知识,为何不去上免费的网课或者专业的培训班?”还有一位上班族尝试过一节夜校课程后,就退费了,她向记者表示,“下了班后只想多休息一会,再通勤很久去上兴趣班,听起来就很累。”除此之外,像收费标准不统一、课程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也让部分想上夜校的年轻人有所顾虑。

  李长安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夜校有其自身特点,未来发展仍有几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:首先是关于办学收费问题,各地应该鼓励更多的公益性质的夜校,来满足年轻人需求,即使要收费,也要有一定的规范,防止乱收费、高收费的现象;其次,要规范教学内容以及师资的力量,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;此外,也需要注意扰民问题,一些社区要发挥监管作用,相关执法部门也要对夜校活动有一定的监督和管理,以保证夜校健康运行,为年轻人提供丰富的夜校生活。

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,除了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外,夜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反馈和需求,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,以满足学生的需求。此外,夜校还应该加强安全管理,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。

  《环球时报》记者关注到,目前互联网平台上不乏一些类似“中介”性质的个人在组织夜校课程。张小凡也在采访中提到,她自己平时是在专业机构上夜校,但目前互联网社交平台上也有一些组织夜校课程的人,“他们会在微信群里通知上课地点,但每次都不固定,有些还在较为偏远的地方,所以会让人没有安全感。”

  对此,刘国杰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他们是以公司的性质在办夜校,所以强调管理的规范。夜校教师必须要“持证上岗”,比如舞蹈、吉他等艺术教师要持有专业证书。“我们希望把夜校办成常态化,让它变成一种业态。”他说。

  为规范夜校发展,今年4月,团中央基层建设部公开发布了《青年之家·青年夜校项目实施指引》。据了解,这是首个中央部委层面对办好“青年夜校”作出的政策倡导。《指引》从重点对象、课程设置、阵地依托、师资组成、经费保障、组织实施等方面,对举办“青年夜校”作出倡导。一些地区也在行动。3月,重庆市江北区发布了《关于加强江北区青年夜校建设管理的工作指引》,旨在进一步规范青年夜校的运行管理。

搜索